咨询热线

010-86464333

当前位置: 首页 >慧展新闻>唐雪:展集聚区如何引发“蝶变效应”?

唐雪:展集聚区如何引发“蝶变效应”?

信息来源:慧展 浏览数量: 2580 次 发布时间:2018-04-19

去年12月,参加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和中国经济网主办的“中国产业会展高峰对话暨中国品牌会展产业集聚区发布会”时,笔者分享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打造会展集聚区的设想。目前,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会展集聚区已进入招商阶段。前期规划的陆续落地引发了笔者新的思考:在会展产业园、会展集聚区、会展小镇等围绕产业会展集聚发展的相关概念不绝于耳,行业有期待也有质疑的情况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会展集聚区该如何打造不一样的园区?

  

笔者思考之后发现,园区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是指行政区域还是指地理区域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集聚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如何肩负起集聚优势资源、助推产业升级、服务城市发展的使命。

  

笔者曾考察过国内一些园区,其中不乏噱头大于实质、概念大于内容的园区,但同样也有兼具创新与活力的范本。比如被誉为东方“硅谷”首席创新创业聚集地的深圳湾创业广场,虽然运营时间不长,但俨然已经成为科技产业的风向标,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的发展格局。作为科技行业的“门外汗”,笔者不好从专业角度评判其园区运营的成功与否。但走在这条贯穿于18栋甲级写字楼400米长的创业街区,令人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氛围和创业活力:环绕而立的腾讯全球总部、百度国际总部、A 8音乐大厦、三诺大厦等彰显着顶尖的定位,随处可见的京东JD+孵化器、3W咖啡、创新谷等不同孵化空间与众创空间传递的创业活力,无人便利店、超级物种、智慧酒店等各行各业的新物种让人体验新科技的惊喜,便利的餐饮、娱乐、休闲设施让人感受工作之余的放松。创新、时尚、科技的背后由内自外的传递其园区的定位与魅力,不仅奠定了园区成为全球科技产业风向标的自信,更成为园区建设的一个范本。

  

当然,会展业与创新科技行业不具备可比性,但至少为会展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为会展聚集区的运营者,笔者认为会展产业园区的建设应该内外兼修,回归会展服务产业发展的本质。尤其应该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园区入驻企业不应该是会展产业链环节的简单集合,而是产业相关主体的有机融合,在以园区运营者为核心的前提下,应该更好发挥产业园的资源聚合价值,让园区所有个体成为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

  

第二,园区运营者不应该是简单的物业管理者,应该充分借鉴孵化空间、众创空间的运营理念,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力求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市场、管理、金融、培训等专业领域的系统化服务,最大化发挥资源共享价值,助推园区企业的运营效率。

  

第三,园区氛围不应该单纯强调工作场所的属性,而是要形成配套空间齐全,能发挥社交属性且具有有活力的综合体,打造具备社群价值的“产业社区”。

  

第四,园区招商的筹码不应该单纯依托政府出台的土地、税收和财政政策,而是通过价值共生形成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曾经提到过,会展集聚区应该通过“磁吸效应、窗口效应、平台效应”,最终达到“蝶变效应”,形成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溯本求源,会展园区运营者要深耕于产业,发挥产业价值;深耕于服务,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深耕于生态,让集聚效应形成生态网络,促成产城融合。

  

客观地说,会展集聚区建设长路漫漫,且任重而道远。但有了目标和方向,就会有实践的动力和信心。

  

(作者系北京北辰时代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 )

来源:中国贸易报   唐雪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展会管理软件
上一篇:上交会助力技术贸易发展下一篇:会展场馆的N种场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