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6464333

当前位置: 首页 >慧展新闻>会展、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会展、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信息来源:慧展 浏览数量: 11324 次 发布时间:2017-12-09

一、会展


从字面上看,会展可拆分为会议和展览,再进一步拆分,会即聚会,议即商议,展即展示,览即观看。集聚、展示和交流是会展的共同特征。

会是一个广义的词,可以是会议,也可以是具有集聚、展示和交流特性的其他活动,如展览和一些大型文艺、体育活动和节庆活动。可见“会”的涵盖面要广于“展”。我们可以将会展统称为“会”,因为展览会也是会,而显然不能将会展统称为“展”。如果将会展称之为展会,则意在突出以“展”为主而以“会”为辅,或干脆就是展览会的简称。一般情况下,活动的含义是最宽泛的。其中为配合大型展览而举办的活动最常见的有新闻发布会、开幕式、闭幕式、评选结果发布会及各种文娱助兴项目。

各种“会”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其集聚的主体、展示的主体、交流的主体、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各种“会”的不同特征见表1-1。


1-1  各种“会”的不同特征

不同点

会议

展览

活动

集聚的主体

参与讨论者

参展商品

直接参与者

展示的主体

个人观点

商品特性

活动主题

交流的主体

思想意识

商业信息

较宽泛

作用

作出决定、观点争鸣、激发灵感

展示商品、促成交易、技术交流

提升形象、发布信息、增强凝聚力


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不断进步,展览与会议相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大型品牌展览会配套专业国际会议已极为普遍,著名国际论坛有时也带有相关展览等。

会议的英文名称很多。使用最多的有“meeting”(会议的统称)、“convention”(年会、例会。以工商界人士为主的大会、研讨会等常与展览同时举行)、“conference”(专门会议。科技界使用较多,工商界也常使用。规模可大可小)、“congress”(代表会议。一般规模较大)等。展览的英文名称有“show”(美国常用)或 “fair”(欧洲常用)、“trade show”或“trade fair”(贸易展,一般只对专业观众开放)、“exhibition”(展览会)、 “exposition”(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最常见的英文则是“event”(有人将其译为“节事”或“特殊事件”)。


二、会展产业


所谓产业(行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类似服务的经营单位的集合。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一个独立产业的形成必须满足规模规定性、职业化规定性和社会功能规定性。即产业中的企业数量和产出量必须具有相当规模;社会中已存在相当数量的专门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职业人员;该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承担不可或缺的功能。

根据产业的定义,可以将会展产业定义为“利用各种会展资源,以会展场馆设施为条件,为社会提供会展活动策划、组织、场地及其配套设施和其他各项服务的经营单位的集合。”  这些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包括会展的策划、咨询、组织、广告设计与制作、展台设计与搭建、现场服务、评估、场馆经营等。

我国的会展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会议及展览服务拥有自己的代码:7491,归属商务服务业。 

会展产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强企业实力和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巨大,因而国内外有较好会展资源的城市纷纷将其列为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新兴产业。

当前,世界会展产业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 “窗口”产业,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

大型会展是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被誉为“城市的金名片”。由于其规模庞大、影响广泛,往往具有轰动效应。一些品牌展会的重要信息发布为聚“人气”还常常易地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举办城市。如大连服装节、杭州西湖博览会都选择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

有没有现代化大型展馆,如今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因为大型展馆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建筑,除了其承载会展活动的实用功能以外,它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城市的“会客厅”,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展示性。由于会展场馆建设的初始投资大、选址配套要求苛刻等原因,其建设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方案配套,并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会展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因此,同时具备政府支持和市场扩大两大优势的城市,会展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 “火车头”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会展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产业关联分向前关联和向后关联。向前关联表示这一产业被其他产业所带动,向后关联则表示这一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量。所谓“火车头”产业即指向后关联系数大的产业。当然,火车头产业本身如果同时拥有较高的产值,其带动的能量将大大增加。

会展业向后关联系数高达5-10,而其他产业能在3.0以上的就极少。因此虽然会展业本身占GDP的比重并不算大(发达国家占1%,发展中国家低于此数),但占GDP1%的乘数效应即可达5-10%,其对经济的带动力已经非同一般。

● 学习型产业,经交流所获取的信息通常具有预示性

会展业带有很强的学习性和教育性。会展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转变思想观念。

会展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展览会将行业内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最新产品集中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现场观摩学习的最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便是纯商业性的展会,也不仅仅是一种商务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技术交流和学术活动,是一种学习和教育活动。对于起宣传教育活动的成就展、科普展等自不待言。

● 综合型产业,其产业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会展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文化活动。其产业发展受到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重视程度、相关行业背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风格、从业人员素质、交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般而言,一个会展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好的城市资源、经济资源、市场资源、区位资源、人才资源、场馆资源、历史资源和交通资源。

● “螺旋式上升型”产业,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积累性

运作的复杂性直接导致了大型展会需要很长的准备期,规模越大准备期就越长,因此展会的举办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展览界流行“办会3年不赚钱”的说法,即创办一个展会要做好3年无钱可赚的心理准备。由于展会不能连续举办就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世界上的成功展会均以定期展会为主,绝大多数的会展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如奥运会每4年一次,世博会每5年一次,各种年会大多每年举行一次,大型专业展览大多每年或隔年举办一次。对于品牌展会而言,每经历一次精心策划的展会活动,办展水平就得到一次考验和提高。随着举办届数的增加,举办者在实际工作中会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和客户关系,运作方式越来越趋向成熟,展会规模随之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展会准备期长,虽然一切严格按计划进行,但仍有可能遭遇突发事件,为展会带来不确定性。如2003年春天的伊拉克战争、SARS天灾就凸显了会展产业的脆弱性。如何防范此类风险也需要有足够的相关经验的累积。

因此,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在对展会进行认证或评估时,无一不将举办届数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 智慧型产业,拥有专业高手和适用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举办一个成功的会展活动,需要有方方面面的各路专家为其服务,不仅需要直接为展会提供服务的策划专家、设计专家、组展专家、技术专家等等,翻译、海关关税、金融、投资、法律等许多相关行业的专家在展会活动中也必不可少。

一个展会是否能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会的主题立意和运作方式对客户有多大的吸引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在前头,做到极致”是在激烈的展会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显然,是否拥有负责策展和组展的专业高手,理所当然成为展会举办者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具体办展又是一项极其繁杂、琐碎的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细微周到的服务。多数情况下,具体的服务工作并不需要高深的技术,有的岗位甚至只要经过短暂的培训即可胜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会展行业还属于劳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适用人才。


三、会展经济


各种展会和大型活动的兴办,需要运输、广告、公关、劳务、保险、安全保卫、旅行、餐饮、宾馆、银行、邮政、电信等部门为其服务,这些因举办会展活动而增加的相关服务收益的总和,构成了蔚为壮观的“会展经济”。

举办会展活动的规模和层次与举办城市的整体实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会展经济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准的尺子,也是国际化都市的城市功能、综合实力、辐射力的标签。

实践结果表明,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巨大。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会展业收入与相关产业收入的比例一般都可达到1:5-10,此即会展业著名的“1:10效应”。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展会管理软件
上一篇:会展与会展产业下一篇:会展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