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电话咨询
010-86464333
返回顶部
申请体验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慧展新闻

行业新闻

公司产品

  • 场馆运营管理平台
  • 主场搭建管理平台
  • 会展数字化运营服务
  • 会展数字化管理平台
  • 观众管理系统
  • 解决方案

  • 场馆运营数据化解决方案
  • 展会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
  • 会展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
  • 专访周剑平: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将于10月揭开面纱
    时间:2018-03-13新闻来源:慧展信息中心浏览量:2618

    作者:吴为

    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果,2019年北京世园会备受关注。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了北京世园会筹办工作的进展情况。他表示,今年10月,世园会中国馆将完成建设,北京世园会也将进入布展阶段。

      

    多年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周剑平还向记者介绍了他为此次政协会带来的提案。提案中,他建议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走进课堂,推动主流媒体开设专门的生态频道;建设生态文明展馆,全面增强我国人民的生态意识。

      

    世园会“两个100”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新京报:举办北京世园会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周剑平:举办北京世园会,有利于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园艺是植物的艺术,是绿色的文化,亦是生命的延展与升华,是人类与大自然沟通的一种语言。作为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北京世园会以“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为主题,以“绿色发展”“生活中的园艺”“融和绽放”“教育与未来”和“心灵家园”为副主题,促进人们关注园艺业发展与人类生命健康,推动人们关注园艺的创新与发展,直面人类共同的问题,共创美好的未来。通过组织者与参展者的共同努力,北京世园会将使人们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是美丽家园的物质基础,从而激发人们转变生活态度,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新京报:今年可以说是北京世园会筹办的冲刺年,将会完成哪些工作?

      

    周剑平:这次世园会得到了我国各省区市以及世界很多国家、国际组织的关注,大家也广泛参与,我们在申办时提出了“两个100”(官方参展者数量不少于100个,非官方参展者数量不少于100个)目标,现在已经基本实现。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公共绿化方面,考虑到气候等因素,一些草本花卉可能会在明年的三四月进行布置。同时,各大展园也要基本完成,包括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园、百果园、百草园、百蔬园,还有各国展园。

      

    此外,要把运营保障、游客服务等方案基本构建完毕。要考虑到游客的体验,如何实现游客到园区去得了、回得来、住得下、吃得上、玩得好,这也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要对方案早研究、早安排。

      

    园区在会后将成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新京报:去年,中国馆的设计方案向社会公布后引起广泛关注,中国馆什么时候能够建成?

      

    周剑平:中国馆是一个把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材料、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的作品。我们叫如意中国馆,这个馆就像一个温润的玉如意横卧在世园会里的土地上,不单是建筑风格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还运用绿色环保的技术,采用了大量绿色环保材料。

      

    从目前看,中国馆真正揭开面纱将在今年十月份。之后,北京世园会将进入布展阶段。

      

    新京报:大家非常关心,世园会结束后,它会给中国、给北京留下什么?

      

    周剑平:世园会在北京延庆举办意义很重大。世园会园区在会后将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并将让八达岭、世园会园区以及河北张家口构建出一条成熟的、内容丰富的黄金旅游带。此外,园区还有一些配套服务设施,可以为在延庆的游客提供相关服务保障。

      

    园区还可以成为一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为未来在生态展示方面的一个发展方向,给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可以感受自然力量的、感受中国两千多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的场所。

      

    建议主流媒体开设生态频道

      

    新京报:你这次的提案建议生态教育走进课堂,为什么要关注生态教育?

      

    周剑平:我的提案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面向社会进行知识普及、鼓励更多社会人士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论语》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在情感、精神层面的追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际上都有利益的驱使,包括工业企业排污、个人非法砍伐和非法捕捞。当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大家如何取舍?这实际上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自然观、生态观的问题。

      

    我曾经问过几个孩子,麦子什么时候开始播种,什么时候开始收获?水稻什么时候开始插秧?草莓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上?这些问题孩子们基本上不太清楚。所以我建议让生态文明走进课堂,使所有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新京报:你为什么建议媒体要专门开设生态频道?

      

    周剑平:我认为主流媒体应该发挥好对生态文明的宣传作用,宣传内容可以更多。

      

    我建议央视等主流媒体专门设一个生态频道,这个频道应该做得很有吸引力、内容丰富,不断宣传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宣传全国各地这些年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比如前段时间塞罕坝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在行业内形成了很好的反响。


    来源: 新京报

    新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