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6464333

当前位置: 首页 >慧展新闻>国际咖啡展上受追捧咖啡品牌多为“外来客”

国际咖啡展上受追捧咖啡品牌多为“外来客”

信息来源:慧展 浏览数量: 690 次 发布时间:2017-02-21

人均年消费不到五杯

中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街头,咖啡店是不曾缺失的风景,某些都市白领甚至达到了“无咖啡不欢”的境界,常年啜饮品味之后,练就了一条敏锐的舌头,分辨得出每杯咖啡浓度甚至产地的差异。

但咖啡的“发烧友”在中国还是少数派。据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业内人士介绍,近十年来,中国的咖啡消费持续上涨,每年增量都可以达到两位数,但直到现在,咖啡的年人均消费量也只有四杯多,而近邻日本和韩国却达到了340杯与300杯,欧美等国的数字更加惊人。

咖啡生产企业成长缓慢

虽然人均的消费量有限,但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最近几年,“彩云之南”的咖啡种植发展得如火如荼,占到了我国咖啡生产总量的95%以上,我国咖啡产量也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1%左右。无论是从纬度、土壤还是气候来说,云南的环境都适合咖啡种子生根发芽,据统计,该地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2万亩,咖啡豆年产量在八万吨左右,由此催生的企业也达到了庞大的数量。

云南咖啡豆的品质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采购商,据了解,无论是快消品巨头雀巢还是连锁咖啡店翘楚星巴克,都从云南购买大量咖啡豆进行加工生产。

拿了“国际化”的银子,本土咖啡生产商却没有从蹒跚的婴孩迅速长大成人,虽然企业数量不少,但都停留在产业链的下游,发展尚未成熟,业务范围仅仅局限在供应原料上,企业多、小、散,综合性的龙头企业至今没有出现,无论从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还是消费者评价方面,我国咖啡从业者仍处于“失语”的状态。“从咖啡豆来说,云南小粒咖啡还是挺受欢迎的,但也没有什么牌子能让人记住。”从事咖啡相关贸易的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散兵游勇”还待磨砺

提起咖啡店,大多数中国人脑海中都会浮现“美人鱼”和“三粒咖啡豆”形态的LOGO——星巴克与COSTACOFFEE已经漂洋过海,在中国遍地开花。而在速溶咖啡行业,“雀巢”与“麦斯威尔”也已经爬上了中国大小超市的货架。而至今尚未有一家中国的咖啡店、咖啡品牌在本土获得广泛口碑。

“我们没有‘星巴克’,一是因为文化,二是因为资本。”北京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白芳表示,咖啡的历史已经有700年左右,而在中国直到本世纪才开始发展,缺乏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氛围没有建立的前提下,建立连锁店无论从经营模式还是管理文化上,都困难重重。从商业操作上,因为市场回报慢,早期还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很难赚到“快钱”,加上前景的不明朗,资本持有者都在观望。

无论是在咖啡生产制造的专业领域,还是在普通消费者那里,所谓的“咖啡大牌子”还是被公认为星巴克、雀巢等一类冠有外文姓氏的西方来客,国内“数得上名号”的品牌屈指可数。国内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虽然开设了大大小小的“特色咖啡店”,但都是没有形成气候的“散兵游勇”,影响半径基本不会超过一个城市,甚至一个街区。

展会信息发布http://www.expon.cn/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展会管理软件
上一篇:首届大连茶博会将于中秋佳节拉开帷幕下一篇:“沼肥”栽培黑木耳绽放出“新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