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6464333

当前位置: 首页 >慧展新闻>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今日开幕

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今日开幕

信息来源:慧展 浏览数量: 765 次 发布时间:2017-02-21

搭起阅读世界的桥梁

在前天中文版《大河湾》首发式上,一位年约10岁的小男孩抢到话筒,激动地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表达了赞美与敬仰。台上,已过82岁的奈保尔露出微笑,眼神中充满了喜悦与惊讶。  这已经不是上海读者第一次让世界级文学家感到惊讶了。虽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如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勒克莱齐奥这样的名字毕竟还显得陌生。但在前年的上海书展上,这两位来沪开讲的作家被早早赶来、排成长龙的中国读者吓了一跳。勒克莱齐奥就曾向主办方工作人员表示,“没想到上海的读者这么热情。”  上海国际文学周策展人、作家孙甘露曾这样评价邀请世界各地文学名家的动机:“其实每年过境上海的国际知名作家很多,但很多只限于大学、媒体等专业圈。书展把他们专门请来,这对很多普通读者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经历。”  正是在这样一个兼具稀缺与公益的场所,每一个读者的每一种需要有了被满足的可能。随着11年的不断发展,上海书展也在不断完善它的内容提供:从上海国际文学周、学术出版上海论坛,到“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讲座、“望道讲读会”系列学术讲座,不断增设的活动种类让除了文学爱好者之外的更多读者成为书展拥趸; 平日白天的上海书展仅能满足退休老人与学生逛展,于是为上班族设立的书展夜场一再推迟闭馆时间,去年甚至还出现了专为夜猫子服务的“通宵书展”;除了最常见的大众图书,孩子们能在这里找到“童书嘉年华”,学者们能在“学术出版馆”徜徉,青少年还能找到自己心爱的海外原版漫画书。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声音在这里聚集碰撞,呈现出一片互敬、理解、包容的和谐。这样的上海书展正是一座桥梁,能让最普通的读者身在一城、阅读世界。   将阅读的种子撒播更远

对上海书展的关注,不只有读者。2012年上海书展,有记者认出了北京崇贤馆营销负责人孙彩亮。孙彩亮并不是来出差,而是自掏腰包飞来上海书展学习经验的。  对于全国各地的出版社来说,上海书展的吸引力在于其寻找阅读推广方法时的不遗余力。为了吸引全国最好的图书资源,上海书展组委会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零租金招租政策。“我们为中国最好的出版机构提供最好的服务,对其他有很强出版实力的地区,我们也邀请他们作为主宾省、主宾市来沪参展。这之后,还专为一些大社、名社设立专馆,让他们组合出拳。”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介绍。  2012年,一批专、精、特的民营实体书店入驻上海书展,成为上海书展的保留特色。除了季风书园等本土知名书店,如北京的字里行间和杭州晓风书店等外地书店,也因为“免租金、送装修”的优惠政策得以相继入驻。而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广播故事、网络会客、数字出版等种种媒介传播手段都已纳入上海书展,织就了一张全方位的立体推广网络。今年7月亮相国际印刷周的“e本起印”也将亮相书展,读者可亲自操作,买到自己心仪的甚至已经绝版的书籍。  如今,上海书展组委会已联手17个区县,在全市区县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将眼光放到更多学生组织的读书会,在资源、经费上给予他们支持。”徐炯说,“毕竟,读书最终还是要靠自发,我们所能做的,是搭建一个平台、铺设一条道路。”

守护这座城市文化品质

时代的变化曾给我们带来许多疑问。譬如,面对网络带来的信息过剩,人们是不是还能静下心来深读一本经典?对着又便宜又轻便的各类电子书,人们是不是还需要阅读纸质书籍?  无数这样的疑问,因为每年上海书展上一张张认真阅读的面容而得到平复。每年必到上海书展买书的白领读者陶晓琳倒觉得这些疑问显得奇怪:“我到书展来,就是享受大家挤来挤去买书,去抢大师讲座的座位的。平时,无论在单位、在地铁、在路上,所有人都只会盯着手机。只有在书展上,大家才会把手机收起来,一起去读,一起去听,一起欢笑和鼓掌。”  放下手机,投身书香氛围,开展精神交流,这也许是书展对于当下读者的最大乐趣。据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4)》显示,纸质书籍依然是市民阅读时的首选。而这样的选择,并没有被不断普及的网络媒介淹没。  包括莫言在内的多个作家都曾这样评说:“因为上海书展,夏季的上海变成了一个格外美丽的城市。”这样的美,出于一种守护,正如交通高速发展之下人们依然需要田径竞技,正如网络数字出版发达而人们依然迷恋水墨书法,人类需要面对内心,精神需要互相交流。而上海书展,正是以这样一种守望的姿态,让那些看起来已经“过时”的事物愈发历久弥新; 让这座城市在飞速的经济发展之下,守护人们对文化精神的向往。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展会管理软件
上一篇:“汉字”暨书画精品展引爆台湾汉文化热下一篇: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修改规划用地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