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产业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现实意义
一、会展产业如何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会展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助推器”,这是会展界的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但是,会展产业是如何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其中有什么原理?这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决策,并同步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央是如何运用会展产业这个杠杆来挑动“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今天从六个方面来简要谈谈这个问题。
(一)规范会展市场,降低政府成本
政府举办大部分会展活动需要向市场采购,市场会满足政府办会的需要,而不会质疑这些需要是否合理。因此,在没有规范约束的情况下,会展活动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请领导出席剪彩仪式,开幕式,等等会展活动场合,一些企业借机行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主持下,第一个规范的就是会展活动。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涉及会展活动的要求是: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201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对各级政府举办的展览会、论坛、庆典活动进行清理整顿,提出精简压缩的意见,进行上报。
2013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使文艺晚会进一步规范,奢华之风、铺张浪费现象明显扭转。
从政府官员工作规范切入,规范会展活动的需求,市场因之而变,政府办会办展投入的成本迅速下降,一时间对高端酒店的打击很大。当时很多人甚至开始质疑会展专业办学的意义,殊不知,这正是推动会展产业品质提升,为“一带一路”所倚重的会展平台降低成本扫清道路。
(二)布局会展项目,发挥平台功能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一个全球战略,首先要倚重面向全球的重大国际会展项目,使会展活动的国际交流平台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好全国各战略省份的重大国际展会布局,可以把地方政府推向前台,与中央一道,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国际合作。2014年2月,中央外事办公室对十二个国家级、国际性、大型论坛和博览会项目的间隔期做出规定:每年举办的有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夏季年会、中国—东盟博览会,逢单年举办的有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洽谈会,逢双年举办的有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中国西部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三)大型活动密集,掌握战略主动
积极参与世界级的大型活动,认真主办大型世界级主场活动,可以全面占有主动优势,充分发挥会展活动的“以小博大”的杠杆功能和“催化剂”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各项事业真正落地。十八大以来,我国除了上述常规性重大会展项目在各地的布局之外,还举办了多场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全方位的重大国际主场活动。如:APEC峰会,G20峰会,亚信峰会,上合组织峰会,九三阅兵式,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旅游发展大会等等。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积极参加了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大型会展活动,密集发声,创造一切机会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充分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
(四)智库会议示范,实现科学决策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智库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聘请专家到中南海讲课,高级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在中央的示范下,各大智库十分活跃,召开了大量的学术研讨会,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五)规范产业会展,推动创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产业会展的规范工作,推动创新发展。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指出,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交易平台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教育培训、演艺会展等产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201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指出,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加服务贸易重点展会。积极培育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龙头、以各类专业性展会论坛为支撑的服务贸易会展格局,鼓励其他投资贸易类展会增设服务贸易展区。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此《意见》由商务部牵头起草,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贸促会等12个部门会签后上报国务院,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文件。内容包括总体要求、改革体制、创新发展、优化环境5部分22条内容。各地方政府纷纷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
(六)全球战略布局,快速有序推进
国家的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绝非易事,需要全体产业的高度协同。会展产业作为服务于产业的产业,可以起到快速推进战略布局的作用。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必然会引起国际大国竞争对手的高度警惕,我国政府通过会议、展览和大型活动等平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形成了我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是值得广大政府官员、会展学者、会展从业人员高度重视的。
二、“一带一路”大事列表
-
2012年11月14-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
-
2013年3月14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选举了习近平为国家主席;
-
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指出:中国将加快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提高地区竞争力。
-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月,习近平和李克强先后出访东南亚,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
-
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
2013年12月10-13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中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
2013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联合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9省区市和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的人员参会。
-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索契会见普京总统,提出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俄方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
-
2014年3月23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访问欧洲,第一站是荷兰,这也是两国建交42年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到访荷兰。鹿特丹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
2014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12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2014年4月8日,亚洲博鳌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还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中方愿与域内外相关方抓紧磋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备事宜,争取早日正式成立。
-
2014年5月15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哈两个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
2014年5月20-21日,上海亚信峰会,提出“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
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中阿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构建“1+2+3”的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飞机、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
-
2014年8月,习近平访问蒙古,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
-
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
2014年11月5日,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8日全面阐述“互联互通”的理念与一带一路,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
2014年12月,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及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
-
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出席并讲话,部署了“一带一路”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
2015年3月,中国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文件。
-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22日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有关各方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挥好丝路基金作用。中国将同有关国家一道,完善中国-东盟、中阿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平台,办好年内在南非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将继续推动南南合作及南北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
2015年5月8日,中俄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实现对接。
-
2015年6月1日,交通部披露,《交通运输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方案》已于近日审议通过。同一天,商务部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提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升陆路、海路通达水平。
-
2015年11月,结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中期合作规划》,推动“16+1合作”提质增效。
-
2016年1月19-23日,习近平访问沙特、埃及和伊朗,推广“一带一路”战略。
-
2016年1月21日,中印尼合作开发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开工仪式在印尼西爪哇省瓦利尼成功举办。印尼总统佐科、中国国务委员王勇、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出席了开工仪式并致辞,参加仪式的还有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印尼国企部部长、交通部部长、西爪哇省省长以及参建项目各企业的高层领导。
-
2016年3月28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捷克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中捷两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建立中捷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签署了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纲要谅解备忘录以及涉及多领域的10项政府间文件和15项企业间合作协议,习近平主席对捷克的历史性访问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开辟广阔空间;中美两国元首举行年内首次会晤,发表《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和第三份《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同意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建设性管控分歧,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再度校准了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航向;就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提出强化政治投入、强化国家责任、强化国际合作、强化核安全文化的4项主张,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被写入《2016年核安全峰会公报》,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中国在全球核安全治理中的分量不断加重。
-
2016年6月17-24日习近平对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8天开展60多场外交活动。习近平指出,“上合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上海合作组织就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密切成员国务实合作,筑牢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物质基础并激发其原动力。塞尔维亚和波兰都是中方在中东欧区域上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第一批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还是最早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可以说,习近平对塞尔维亚和波兰的访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速之旅。
-
2016年6月24日,中国、俄罗斯、蒙古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大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三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
2016年6月26日,亚投行通过批准了首批四个项目总计5.09亿美元的贷款,涉及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等领域。
-
2016年7月13日,中国与拉脱维亚签署《两国交通物流合作谅解备忘录草案》,两个将在发展港区园区,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吸引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
-
2016年9月4-5日,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
-
2016年9月5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明确了双方要稳步推动产能和投资合作,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推动更多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项目落地。
-
2016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等涉及双边产能合作、经贸投资、经济技术、教育等领域20个合作文件。
-
2016年9月12日,国家标准委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并与阿尔巴尼亚、波黑、柬埔寨、黑山、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马其顿及土耳其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至此,我国已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
-
2016年9月19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份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是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创新。
-
2016年9月29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白俄罗斯政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措施清单》。该措施清单涵盖交通物流、贸易投资、金融、能源、信息通信、人文等领域相关措施或项目,有利于加强两国政策协调与产业协作,是推动中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的第一份路线图,也是指导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框架性文件。
-
2016年9月29日,亚投行董事会批准了第二批贷款总额3.2亿美元的巴基斯坦水电站扩建工程和缅甸225兆瓦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发电厂项目。
-
2016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
-
2016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2016年11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里加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和关于开展三海港区基础设施、装备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国与16国签署了22个合作协议,涵盖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人力资源、民航合作等多个领域。
-
2016年11月7日,中国与保加利亚签署双港口工业区域合作备忘录。
-
2016年11月17日,第15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通过《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修订版)和《中国—东盟交通运输科技合作战略》,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交通运输领域与东盟国家交通战略规划对接的标志性成果文件。
-
2016年11月23-2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丝绸之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在浙江义乌市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
2016年11月30日,中匈“一带一路”工作组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外交部长王毅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共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要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
2016年12月9日,“国际产业园区合作发展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0余个国家的政商界代表齐聚西安,研讨国际产业园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议题。
本网站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展会管理软件